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平安建设授课讲义

时间:2024-01-15 08:27:56
平安建设授课讲义[本文共5000字]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建设平安×× 

同志们:

根据培训班安排,为大家讲讲农村平安稳定。我讲的题目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建设平安××》。主要讲五个问题:

一、稳定、平安的基本内涵:即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平安××?

要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平安××?

1、稳定的概念:稳定即平稳、安定,也就是平安。

2、平安的概念:

(1)、狭义的平安: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也就是平和、平稳,安顺、安康。

(2)、广义的平安:即社会稳定、环境和谐、秩序井然、生产安全、人们安居乐业等的总称。

3、“平安××”的概念。“平安××”中的平安,不是仅仅限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或安全生产方面的狭义“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是广义的平安,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包括了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要建设“平安××”

平安才能发展,太平才有盛世。平安,历来是中国老百姓最基本最执着的追求。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平安仍然是人们所向往的。

2003年底,省委着眼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建设“平安××”的战略决策,随后,全省各地迅速开展了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建设“平安××”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社会政治更加稳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法治环境更加规范,投资环境更加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省最稳定的县市之一。保障和促进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确保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建设“平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治才能久安,安居方能乐业”。无数事实证明,哪一地哪一域是平安无事的,必然就是建设顺顺利利,发展稳稳当当的;必然就是花香招蝶来、风好引凤舞。这一点,我市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村,近几年来,村里社会平安稳定,没有群众上访,也没有重大的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居乐业。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客商的投资,先后引进了××几个规模工业企业,村民进厂务工,基本上都成为企业工人,月收入平均达××多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的现金收入,而且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群众来务工,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村因工业平台建设征地问题,多位村民到工业平台施工现场,采用以身体挡住推土机的方式阻挠施工,影响了工业平台建设进程,致使工业平台企业引不进、项目难落实。市里采取果断措施,依法逮捕了三名为首分子,平息了事态。工业平台建设从此飞速发展,落户企业、进园项目逐年增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吸纳了当地村民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因此,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基础,是保证。没有平安稳定的环境,外商不肯进来,外资引不进来。要让外商在我们这里投资放心、经营安心,首先必须有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稳定的社会环境招商,以平安的生活环境安商、稳商,进而才能富商,促进我们的发展。

2、建设“平安××”,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客观要求。当前社会稳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增多,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各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仍处在高发增多状态。因征地拆迁、林改、村财村务等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众上访与案件、事件,不仅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对外的整体形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耗费了群众大量的时间,群众无心、也无力讲发展、干发展。在座的都是村主干,试想:如果你的村各种案件迭出、事故不断、群众上访突出,群众整天找你不是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就是要你解决被打、被偷的案件,你有时间抓经济、有精力抓发展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实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很多。要有效防范和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与群众上访,有效控制和减少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种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就必须依靠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村一级通过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等措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从最基层抓起,从最初始的问题抓起,从每一件影响稳定的问题抓起,保持稳定,才能确保有一个安定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3、建设“平安××”,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迫切要求。平安、稳定与民最相关。社稷稳定、国泰民安,历来为统治者所重。唐代的杨炯说过,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民以食为天,更以安为乐,有道是国乱无安家,家乱无安身。纵览古今治政之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闾巷气象,百姓才能放心做事、安居乐业、高枕无忧。反之,如果一个地方各种案件不断,白天上山、下田劳动担心家里财物被盗,回到家里担心财物被劫、人身没有安全不能安睡,能有精力,能抓好生产、发家致富吗?回答当然也是肯定的。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多起类似的案例。记得有一起案件说的是一个村,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接连发生多起投毒杀人案件,村民议论纷纷,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村民白天不敢轻易出门劳动,担心哪天家里没人,投毒者将毒药投到自己家里;晚上天色一暗,便家门紧闭,足不出户。在这样的环境里,能谈得上发展,谈得上致富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加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安居乐业、平安稳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安定稳定了,就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作为村一级干部,只有创造出太太平平、安安稳稳的社会环境,才能稳人心,群众才有心思讲发展、谋发展、干发展,才能凝聚村民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建设“平安村”、“平安家庭”的相关标准

    平安××”的内容很丰富,从平安乡镇到平安单位,从平安村居到平安校园,从平安企业到平安家庭,相关的标准也很多。在座的都是村两委的主干,要建设“平安村”,首先大家要了解平安村、平安家庭的标准。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家庭的标准。

    1、“平安村”的主要标准

    (1)机构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综治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落实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人员、工作、报酬落实,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2)网络完善。村群防群治网络延伸到了村民小组,入户到人;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做到一般纠纷调处不出村;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暂住人口登记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0%以上。

    (3)依法治理。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民主管理工作,制定并执行了各种自治章程;“四五”普法措施落实。

(4)社会稳定。无集体越级上访、群体性纠纷械斗和宗族纠纷械斗;连续两年以上无政治案件;每年发生刑事案件数和治安案件数低于上年水平;无车匪路霸、地痞村霸和其他突出的治安问题。

2、“平安家庭”的主要标准。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和具体负责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2)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妇女维权站”,有专人负责具体接待工作;成立人民调解机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困难群体帮扶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小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困难群体帮扶率、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率均达100%;

(3)强加普法宣传。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宣传教育活动,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

(4)创建成效显著。平安家庭创建实现“七无一好”:无暴力、无邪教、无毒品、无赌博、无黄丑、无纠纷、无犯罪,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平安家庭”户达到80%以上。

四、维护农村稳定的意见与要求

1、要用宣传的办法发动群众参与。建设“平安××”,创建“平安村”,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至关重要。特别是村一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还不够高,参与率更低,必须通过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用群众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切实加大“平安××”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平安××”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动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投入到“平安××”建设上来,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市形成声势大、气氛浓的创建氛围,推进平安建设的深入扎实开展。

2、要用防范的措施维护辖区稳定。从村一级来看,建设平安村的主要措施是防范,就是要坚持严防不放松,预防、控制各类案件、纠纷与事故的发生。要坚持把抓好农村治安巡防工作作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努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与综治协管员,充实人员力量,加强物质、经费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村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各类案件、事故与矛盾纠纷的发生。要组建村义务治安巡逻队、抓好平安中心户长建设,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各村实际,开展重点路段、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及时掌握各种治安、调解信息,提高防范控制能力与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违法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与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其重新犯罪。

3要用教育的方法引导广大群众。要针对当前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但对法律理解“断章取义”比较普遍的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式,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普法教育力度。当前农村很多矛盾纠纷或群众上访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群众对政策法律不了解、不理解,或者理解片面。一是对相关法律条文熟悉不够,认识不深;二是村民对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观念比较淡薄,往往因为个人短期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而滋生不满情绪;三是一些农民群众滥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在上访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过程中行为偏激。因此,必须加强群众的法制宣传教。宣传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多样化。一是以案释说法,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向当事人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在排查走访中讲法,村干部在走访调查和排查矛盾纠纷工作中,向群众讲法,达到干部走到哪里,法律政策就宣传到哪里;三是集中培训普法,村级组织可以定期聘请律师、法律顾问、政法干警等举办法制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要用沟通的办法化解矛盾纠纷。农村的矛盾,大多是村民与村民、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俗话说“单丝不成线,孤掌不能鸣”。村民与村民之间矛盾的产生,一般双方都有过错,化解矛盾需要双方都作出让步。干部从中做工作时,要了解双方的情况,多指出一方的难处和另一方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争取双方互谅互让。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群众对有关政策不理解或理解有困难造成的,在化解这些矛盾时,干部也要多体谅群众,向群众讲明情况,讲明道理,使群众的脑筋转过弯儿来,自觉改变行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要做“细”工作,切实排查矛盾。要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基层纠纷,就必须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完善纠纷排查机制,落实村小组长自查、村治保主任排查、平安中心户长普查责任,充分利用他们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增强新形势下维稳预警能力。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定牵头领导、定化解责任人、定办结时限,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退伍军人等“五老”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发挥余热,积极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二要找“准”症结,防止纠纷激化。纠纷一旦发生,必然会在群众中产生剧烈波动,如果群众情绪控制不好,小事就可能酿成大事,致使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为此,要深入群众,找准“症”结;运用人情,打开“死”结。积极发挥在外工作亲友、“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劳模、老退伍军人)及村组干部的人情关系,运用亲情、友情与在本村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同志,对情绪激动的群众进行思想疏通,稳定群众情绪,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三要从“快”处理,落实解决措施。农村基层纠纷调解宜稳不宜急、宜快不宜慢,否则将使矛盾纠纷扩大化。一是行动要快。对于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好群众的解释解惑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对于已出现的纠纷,要有清醒认识,准确判断,积极介入,在维护稳定的同时,做好纠纷双方群众的思想工作,把握时机,引导群众坐下来解决问题。二是措施要得力。要掌握新形势下处理农村矛盾的方式方法,对一些问题简单、事实清楚、涉及当事人不多的纠纷,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摸清情况、展开调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当场处理;对一些情况复杂的纠纷,做到一天不成就第二天、第三天接着调处,直到问题真正解决,对于接到纠纷报告后,在进行初次调解时,双方情绪激动且又难以磨合的,就给一个承诺,让当事人回去思考一下后再另约时间处理。三是善后要公。要树立群众观念,在化解纠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双方都能接受处理意见,妥善化解矛盾。其次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遇事不推诿、不拖拉。


《平安建设授课讲义[本文共5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