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高,珠江水长。自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至今,中山大学走过了八十五年的历程。八十五年来,中山大学肩负着中山先生“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殷切嘱托,遵循他手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百折不回,执着前行。今天的中山大学是一座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更是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和创造科学知识的学术殿堂。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许多享有盛名的文、理、医各学科的杰出学术大师,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他们为大学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中山大学,已集聚了一大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为代表的优秀学者,他们承继着先贤的传统,成为中山大学的学术栋梁。在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中,中山大学正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成为中国学术与文化在南方的重镇。`
中山大学有着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尤为明显。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进一步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山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和学术讲座,涵盖了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学校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立“专业立交桥”制度,允许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选专业;学校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致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多家海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了交换学生的制度;学校注重实践经验的获得,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作为地处这一区域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山大学积极为国家尤其是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我校的毕业生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各个行业网罗的对象,许多同学甫一毕业,就找到了施展自己才智的舞台,竞相驰骋,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位同学,在中山大学,你将充分领略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全心感受学术殿堂的自由氛围。中山大学热情地欢迎你的到来,你也将以成为一名中山大学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
第二篇:爱我中山爱我中山,建设首善
--------------大连市中山区四十二中2年1班李鑫实施全域城市化和“多中心”发展战略,会削减我区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2014年中山区加快发展还有很多积极因素。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高端产业不动摇,紧紧围绕“三个中心”建设不动摇,紧紧围绕功能区完善不动摇,紧紧围绕优化美化城区不动摇,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满怀激情,扎实工作,推进大连科学发展首善区建设,成为大连市完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中山区区长江亲瑜信心百倍。
江亲瑜说,大连核心城市建设和“三个中心”战略部署,表明以金融业为首的高端现代服务业是实现沿海经济带战略定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我区提升高端服务的功能带来机遇。我区要在大连市“三个中心”建设中发挥作用,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全力推进“两圈一带”建设,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区。巩固提升中山广场传统金融商务圈基础和功能。发展中高端金融后台服务,大力培育金融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在全市金融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增强金融业辐射东北地区的能力。 坚持北部中央商务区、中部生态居住区、南部旅游观光区的发展战略,尽快启动编制中山区“十二五”规划的论证和调研工作,围绕金融、航运、物流核心功能区建设,以项目为引领,丰富和完善商贸等其他功能区的支撑要素。在以天津街、青泥洼桥为核心的商贸功能区,着力发展高端商贸业,推动传统商业升级改造,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新型业态。搞好延伸辐射,提升三八商圈、岭前商圈的商业氛围,增强对高端化、规模化商业业态的吸纳能力;培育七七街、青云街等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高端餐饮娱乐服务业,促进特色消费。在以解放路、中南路为重点的生态宜居功能区,拓宽改造解放路南段、胜利路东段,改善交通路况。鼓励发展各类便民利民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培育生态、和谐及文化中山的示范区域。在以南部滨海区域为重点的旅游观光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启动老虎滩公园改造,全面规划虎滩沿海布局,引进高端旅游项目,确保老虎滩渔人码头项目全面投入使用,推进琥珀湾等项目。
“项目求质不求量,特色求精不求多,服务求准不求全”,江亲瑜说,2014年是中山区的“招商引资年”,力争使外资上层次,内资有规模。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概念招商、主题招商,加强宣传推介和项目包装,坚持择优、招大、引强,围绕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功能区建设的目标,结合承载空间和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引进投资额大、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影响深远的大项目。优化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在继续实施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引进扶持优势产业、加强科技研发等政策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一揽子促进开放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大力引进和培养我区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出台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有利于留住高端人才的服务机制。筹划建设中山区人才大厦,为金融、航运物流等行业的中高端人才提供过渡性安居条件,加大奖励力度,体现高端人才价值,创造适宜人才创业和生活的良好环境。
江亲瑜说,2014年也是中山区机关作风建设年,要按照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要求,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要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改善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完美的服务水平,在全域城市化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光辉的旗帜>>读后感
--------------大连市中山区四十二中2年1班李鑫《光辉的旗帜》是一本告诉我们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而牺牲的战士,还有一些些古老的历史。每当我看到牺牲的战士们时,我就泪流满面。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还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宏图伟业;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黄土地不断创造奇迹,让世界惊叹中华巨变……我们凝望党旗,在心中筑起一道新的长城。那就是,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跟着伟大的党,信心满怀地迎接灿烂的明天。
贯彻十五大精神,首要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全党和全国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把几年来我们所熟悉的“邓小平 ……此处隐藏6595个字……励等方面。从明年开始,我们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升至5000万元,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确保按照《纲要》的要求,到2014年人力资本投入占gdp 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高2倍。今后还要学会打好“拖拉机”,各镇区、企业也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镇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总额要逐步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着力完善多元化的人才投入结构。
从机制上突破。人才发展的活力,源于科学的机制。就人才工作而言,有四个机制比较重要。一是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在培养引进人才中,既要养好“家中儿子”,又要广招“上门女婿”;既要善于盘活人才 “存量”,又要善于激活人才“增量”。二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办法,党政领导人才要坚持“上下公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坚持“市场公认”,科学技术人才要坚持“学术公认”,确保评之准、奖之当。三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骏马驰千里,耕地不如牛。”要选准用好人才,实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促使老人立新功、新人快立功。四是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应该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逐步消除人才流动、配置的体制(本文 来自:WwW.)性障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更求所为”,打造形式多样的“人才驿站”。
从渠道上突破。渠道畅通无阻,源泉方能汩汩涌流。我们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把引人才与引项目、引技术相结合,通过加强与海外人才交流中心合作、设立海外工作站等形式,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我们尝试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进行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准备在每年“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同步举办招才引智洽谈会,支持企业加强与高层次人才及先进科技项目的
对接合作,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打造“聚才盆”】
为优秀人才搭好梯子筑好舞台
□记者:按照省“十二五”规划,要把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相对于广州、深圳等地,中山被定位为重要的卫星城市。请问,我们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引进留住人才?
■薛晓峰:“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人才流动是有规律的,哪里的环境好,哪里的机会多,人才就会往哪里走。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发挥自身优势,营造尊重创新、支持创业、兼容并蓄的人才环境,力争做到“是猴子就给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一座高山,是蛟龙就给一片江海”,努力使中山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和福地。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吸纳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市集中力量抓住 “三个一百”战略、“一个平台两个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并正在大力发展风电、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随着中海油、中国船舶、中国中铁、中信集团、中冶置业等一批“中字号”企业投资或增资中山,将促进中山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提升,这就对我们的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路就是一手抓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一手抓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走出一条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聚人才,人才与产业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同时,我们正大力推进两类平台建设,即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方面,要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功能,形成吸引人才的“磁场”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建设人才服务管理平台方面,通过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加快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将人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安居落户、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需求等角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将“飞鸽牌”人才转变成扎根中山的“永久牌”人才。
要引进留住人才,不光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更要注重“软环境”。回顾历史,中山是一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全市共有分属3大语系的20多种方言,是省内语言种类最多、语言环境最复杂的城市。中山凝练了“博爱、创新、包容、
和谐”的人文品格,有着尊重知识、敬仰人才的优良传统。当前,我们要把握人才对优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构建 “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营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居住生活的环境。特别是作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卫星城,中山既能接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同时又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一些大城市更加适宜居住。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如别人。我坚信,未来的中山必将是一座群贤毕至、人才荟萃、高端集聚的幸福和美之城。“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的人才纷至沓来的局面一定会形成。
【狠抓落实】
带着责任、压力、感情开展人才工作
□记者:蓝图已然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请问,接下来我市将如何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薛晓峰: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已不能再停留于认识和口号上,必须转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好人才工作,需要带着责任去做、带着压力去做,带着感情去做。
推动人才发展必须先破认识误区,坚决破除盲目乐观、守株待兔的陈旧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用全局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认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了要“多种树、种好树”,我还提出一个观点,“树木亦是树人”,因为人才工作跟绿化工作一样,做的都是“造福当代、惠泽后人”的事业。只有大力培养引进栋梁之材,才能成就郁郁葱葱的人才森林。
我们将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组织部门和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对重大政策、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部门,以及工商联、商会、人力资源协会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宣讲解读,报道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的事迹,营造爱才重才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喜从主动来,忧由被动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大考评督办力度,充分激发各镇区各部门抓“第一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
是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在各镇区各部门配备专职的人才工作人员;二是将提高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镇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分值权重,挥动考核“指挥棒”;三是把全年人才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各部门,并严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通过实施这些机制措施,凝聚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创造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崭新局面!
希望你能阅读以下以下相关范文:中山供电局
中山之光—中央领导人视察中山
中山大学毕业设计
参观中山故居策划书
中山纺织印染背景